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兄何故造反? 第356节 (第1/2页)
“见过圣母。” 朱祁钰躬身为礼,身后的一众大臣则是拜倒在地。 孙太后点了点头,目光在人群当中扫了一圈,最终定在了袁彬的身上。 要被召见,肯定不能还是穿着一身囚服,但是一时之间,又找不到合适的官袍,于是,无奈之下,袁彬又换回了来时的那身锦衣卫的衣袍。 即便如此,他在一群绯袍大员当中,也显得格外的扎眼。 轻轻的舒了口气,孙太后疾步走到袁彬的面前,问道。 “你是袁彬,太上皇在迤北,情况如何?身子可好,也先有没有对太上皇不敬?” 这个时候,孙太后完全没有一点圣母太后的风范,口气中的忧急,就像是普通民间,担忧儿子的母亲一般。 只不过话说到最后,她到底是反应过来了,硬生生的将到了嘴边的话,换了一种说法。 袁彬在地上叩了个头,道。 “圣母请放心,太上皇身体康健,一切安好,也先待太上皇如奉上宾,甚至曾想嫁妹于太上皇,但被太上皇推拒。” “临行之前,太上皇特意嘱咐臣,定要进宫给圣母及端静皇后请安,说他一切都好,请二位不必过于惦念。” 短短的几句话,孙太后也红了眼眶,拿出帕子在眼上擦了擦,连声道。 “好,好,安康就好,哀家在宫中过的很好,不必他操心,皇后,唉,先不提了” 说起钱皇后,孙太后顿时脸色一滞,激动的心绪也渐渐平复下来。 直到这个时候,她才顾及到在场的其他大臣,转过身,歉意道。 “诸位先生快快请起,哀家忧心太上皇,一时失态,叫诸位见笑了。” 一众大臣纷纷起身,对视一眼,年纪最大的礼部尚书胡濙拱了拱手道。 “圣母舐犊情深,是天家之福,臣等何敢谈见笑二字。” 朱祁钰也开口笑道:“圣母来的刚好,朕正要和众位大臣商议,该如何尽快将皇兄迎回,圣母不妨旁听。” 说着,便吩咐一帮内侍,在御座的旁边又加了一个稍小的座椅。 对于朱祁钰这么痛快的让她留下,孙太后略感意外,不过也没多说什么,只道。 “皇帝有心了,哀家也确实对此事甚为关切,也只能暂时抛却后宫规矩,听一听了。” 于是,在内侍们急急忙忙的布置下,很快,众臣再次各归其位。 先前在奉天殿中,人多眼杂,所以朱鉴对于在瓦剌的经历,并没有细说,此刻殿中都是重臣,时间也充裕。 在天子的示意下,朱鉴便将自己从出使到回朝的所有经过,都仔仔细细的说了一遍。 当听到早在抓捕使团的同时,天子便给朱鉴发去了密诏,要他前往瓦剌谈判,伺机迎回太上皇的时候。 孙太后的脸色颇有些复杂,但是也只是一闪而逝。 待到朱鉴说自己到了京城之后,便被舒良立刻带进了宫,不少大臣的脸上浮起一丝苦笑。 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总算对刚刚殿上的发生的事情,多少抓到了一些脉络。 但越是如此,他们便越觉得天子的心思深不可测。 与此同时,朱鉴的叙述也快到了结尾。 “这便是臣此次瓦剌之行的全部经过,以臣所见,瓦剌如今战意不足,后勤缺乏,仅臣在瓦剌的短短数日,便见到了不少军士因抢夺牛羊而相互斗殴,被军法处置。” “由此可见,也先已经难以维持数量庞大的常备军,再继续下去,这个冬天,恐怕会有更多的部族倒下,所以他势必要让多数军士回归部族。” “故此,臣以为,此次和谈,瓦剌应当是带着诚意而来。” 第443章 伯颜王 武英殿中,随着朱鉴的话音落下,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虽然在朝局之上,迎回太上皇一直是政治正确,而且也一直有一帮大臣,一直在上蹿下跳喊着要早日迎回太上皇。 但是,这件事情真正操作起来,却需要慎之再慎。 毕竟,这涉及到大明和瓦剌之间的关系,甚至可能关系到边境的安危。 要知道,之前的多次谈判当中,也先可是耍了不少阴谋诡计,诈取财帛什么的都是小事,借送归上皇要求开城,或者伺机劫掠,窥探边境情报,这才是大事。 所以,虽然口号喊的震天响,但是真的到了这个时候,这帮大臣一个比一个谨慎。 而且,更关键的是,到了现在,老大人们也有些摸不清楚天子的路数。 或许对于中低阶的官员来说,这一点根本不是问题。 在朝廷之上,无论是在何时何事当中,但凡是涉及到天家关系的,天子的表现都非常符合一个孝悌宽仁的形象。 在太上皇一事上,天子也一直是不遗余力的想要竭力迎回。 所以,普通的大臣根本不会考虑这一点。 但是在这殿中的大臣,个个都是人老成精,掌握着更多的内幕消息,也自然不会和那些中低阶的官员一样天真。 所以真正聪明的大臣,在这件事情上向来是模棱两可,站定立场,但不说实际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