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_皇兄何故造反? 第47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皇兄何故造反? 第473节 (第2/3页)

延伸到了如此地步,而天子自己,日理万机也就罢了,竟然连他这样一个区区给事中和一个连仕途都未曾步入的举人,都能够记在心中。

    东厂和锦衣卫的势力,真的恐怖到了如此地步吗?

    周鉴心中暗惊。

    但也只是片刻,他便抬起了头。

    这件事情,他心中无愧,自然也没有必要避讳。

    “回禀陛下,臣不敢欺瞒,这名被点为亚元的士子彭华,乃是臣的授业恩师!”

    一言既出,朝堂之上顿时无数个各种意味的目光,都望向了周鉴。

    不得不说,这种关系,的确会引人遐想。

    但是,周鉴却坦坦荡荡,道。

    “陛下明鉴,彭华能被点为亚元,乃是他自身才学出众,非臣徇私舞弊,乡试过程中,糊名誊录,封场考试,臣并无丝毫逾矩,彭华的试卷,如今仍在礼部封存,可以派人查验,其人却有真才实学,能当亚元之名。”

    不过,话虽是如此说,但是,朝堂上的老大人们,能不多想的却很少。

    要知道,大家都是经历过科举的,其中的门道自然都清清楚楚。

    在考场上做弊,是最低等,也风险最大的做法。

    乡试不跟会试一样,题目由御前亲自圈定,乡试的题目,就是由主考官会同副考官商定几个之后,随机抽取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是自己的后辈亲人参与科考,随便透露一点什么,不比考场上作弊要稳妥的多吗?

    所以实际上,当周鉴和彭华的关系被摆出来之后,他就已经有口难辩了,除非彭华能够证明自己的实力,但是显然,现在并不可能。

    因为,到现在为止,景泰年间,还没有举行过任何一次会试。

    与此同时,和周鉴一样,底下大臣们也纷纷惊疑于,天子的消息渠道之广与心思之细,竟然连这等小事,都能放在心中……

    第572章 治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