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皇兄何故造反? 第516节 (第1/2页)
当然,代价就是,可能会遇见王文这种不识相的,当场拂袖而去,让太上皇下不来台。 这也是太上皇一直窝在南宫当中,哪怕是太子出阁的时候,也迟迟没有任何动作的原因。 他的诏命,在如今的朝廷当中,还有几个人会当回事,谁也说不准。 所以,不如干脆不发,万一要是像今天一样,下了口谕却被人直接顶了回来,丢面子还是轻的。 就怕被人当成了惯例,以后再有这类事情,朝臣们连犹豫纠结都没了,直接照旧例处理,那才是麻烦事。 “诸位卿家平身吧!” 坐在高高的御座上,看着底下恭敬侍立的几个大臣,朱祁镇似乎又回到了自己亲征之前,召见大臣时的场景。 于是,他的心情不由自主的愉悦了几分,挥手示意底下人起身,但却并没有赐座,而是敛了敛面上笑意,道。 “今日召见诸位过来,其实也没有旁的事情,自去岁朕被掳迤北,朝中多有忠直之臣,为迎朕回京四处奔走。” “朕到京时,圣母已将个中情形说与朕知,只是朕如今居于南宫,始终不得机会亲自致谢,故而,今日将诸位召见至此。” 说着话,朱祁镇起身走下御阶,步步向前。 最终,站定在了张輗的面前,道。 “英国公府一门忠烈,先英国公古稀之年,披甲上阵,随朕出征,土木一战,为国捐躯,张公之死,实乃国之大憾,亦朕痛心疾首之事也。” 看着眼前一脸痛心的太上皇,张輗顿时眼眶有些湿润,忍不住跪伏在地,道。 “臣代家兄,谢太上皇赞誉,家兄为朝廷尽忠一生,能够战死沙场,乃是荣耀,只恨家兄虽死,未能保陛下安然撤退,令陛下被掳迤北,此实乃随军诸臣之过也。” 朱祁镇伸手将张輗扶了起来,摇了摇头,道。 “土木之役,实乃天时地利皆不在我,与张公无碍,英国公府一门,素有忠心,此朕实知也。” “朕北狩虏庭,远离京城千里,孤掌难鸣,尔弟张軏,承先英国公遗志,为朕四处奔走,聚朝臣,起朝议,建使团,使迤北,为迎朕回京,尽心竭力。” “若无尔弟舍身设计诛杀喜宁,恐也先仍听起谗言,不肯放朕南归,朕能得还京,尔弟实有大功,只可惜……” 说着话,朱祁镇的眼中也掠过一丝伤悲,道。 “若朕当时在京,当不致令英国公府凋零至此!” 这番话情真意切,顿时让张輗老泪横流。 他哽咽着,郑重拱手道。 “不敢欺瞒陛下,行刑之前,臣曾去狱中探望舍弟,当时舍弟曾言,死亦无悔,惟憾不能亲眼得见陛下归京。” “如今,陛下安然归来,舍弟在天之灵,也能得安息了。” 听闻此言,朱祁镇的眼眶也隐隐有些湿润。 轻轻吐了一口气,他想了想,从身上解下一枚玉佩,递给了旁边的内侍。 随后,内侍立刻会意,将玉佩奉到了张輗的面前。 “英国公府一门忠烈,朕心中感念,如今朕在南宫,难有何赐,此朕随身之物,赐予英国公府,聊表朕心。” 张輗双手高举,接过玉佩,扑通一声又跪倒在地,道。 “臣谢太上皇恩典,英国公府上下,必尽心竭力,为陛下效死。” 朱祁镇点了点头,心绪也缓缓平静下来。 他摆了摆手,示意一旁的内侍将张輗搀扶起,然后,回到御座上重新坐下,轻吐了一口气,目光落在了朱仪的身上。 “朕没记错的话,你是先成国公的儿子,名叫朱仪?” 第617章 太子托付给你了 应该说,这是朱仪第一次真正面对面的和这位太上皇奏对。 之前亲征之前,他虽然也曾经觐见过,但是,每一次都是随父亲进宫请安。 和太上皇见过是肯定的,可站在父亲的身后,他始终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也不会真正被太上皇记得。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朱仪第一次,以真正的臣子身份,站在太上皇的面前。 “回陛下,臣父正是先成国公,如今臣在京卫指挥使司,任护驾将军一职。” 尽管是第一次肚子奏对,但是,朱仪却并无丝毫拘谨,落落大方的拱手开口。 朱祁镇点了点头,笑道。 “朕记得你,正统十年内苑秋猎,你连射三靶,箭箭靶心,为诸勋贵子弟之冠,朕当时还赏了你一柄宝弓。” 看到这么久远的事情,太上皇竟然还能记得,朱仪顿时跪倒在地,道。 “年少之事,不想陛下竟仍记得,陛下所赐,臣日夜奉于房中,天恩浩荡,时刻谨记,只恨臣力弱,未能随军出征,替陛下为马前卒。” 看着底下朱仪激动的样子,朱祁镇的脸上笑意收敛,反而露出一抹叹息,道。 “不要胡说,勋爵世家,哪有让府中嫡长随父出征的道理。” 说着话,朱祁镇的脸色变得有些复杂,道。 “此行亲征,鹞儿岭一役,成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