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皇兄何故造反? 第531节 (第2/3页)
,任侯爷不是一个武将勋贵,而是一个为国为民的谏臣清流。 在场忽然安静了下来,御座之上,天子的面色平静,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其他的大臣,包括于谦在内,却也没有立刻起身反驳。 而任侯爷说完之后,眼神不由自主的往身后瞟着,似乎也在等着什么。 终于,在片刻的安静之后,武臣列中再次发出了声音。 “陛下,臣昌平侯杨洪,有本启奏!” 第632章 背水一战 杨洪已经许久没有上朝了。 大约是从太上皇致祭宣府之后,这位百战老将,回到京师当中,便病了。 后来慢慢传出于谦在边境暗查军屯的消息,朝野上下,又冒出各种流言。 有的说杨洪是心虚不敢上朝,有的说杨洪是怕了于谦,在府中等死,也有的说,杨洪是积蓄力量,等着反戈一击。 对于这些谣言,杨洪一概不理,甚至到了后来,连过府拜访的客人都不见了,都交给了自家的儿子打理。 至于朝会,更是次次告假,来的次数屈指可数。 如今,杨俊流放,杨能出京,兵部整饬军屯的奏疏明晃晃的上了廷议,这位昌平侯,终于是要按捺不住了吗? 按例,朝会之上,公侯位居文武班首,次驸马,次伯,自一品而下各照品级、文东武西、依次序立。 但是,由于爵位的特殊性质,非社稷军功不授,所以,基本上,文官这边的第一班就是七卿大臣,而武臣这边的第一班则是勋贵大臣。。 京城四大公府,英国公年纪尚幼,成国公爵位虚悬,定国公前年崩逝,子幼尚未袭爵,所以真正立于朝班的,就只有一个丰国公李贤。 因此,在李贤早已经出列的前提下,杨洪这个昌平侯,本就列于第一班中,声音方起,便汇聚了无数人的目光。 杨洪的气色看着不大好, 或许是因为真的缠绵病榻多时, 又或许是因为这段时间流言纷纷, 心力交瘁。 总之,这位百战老将,此刻看起来身躯有些佝偻, 全无镇守宣府时的威风赫赫,亦无回京受封时的意气风发。 随着声音落下, 杨洪在所有人的注视下, 举步移列, 一步步从朝班中,来到丹墀中央。 风卷云动, 旌旗猎猎,黄天之下,高居九重的天子玉音垂问, 波澜不惊。 “昌平侯杨洪, 何事启奏?” “臣, 劾宁远侯任礼, 贪渎无状,冒功败战, 擅失军田,结党营私,欺瞒朝廷, 暗杀大臣,胆大妄为, 罔负天恩,罪在当诛!” 杨洪拜倒在地, 声音苍老,但却仿若金铁交鸣。 丹墀之上, 杨洪手捧奏疏,高举过顶,原本略显弯曲的脊背,陡然挺直。 仅仅是这一个简单的动作,注视着他的所有人,心头便不约而同的生出一阵寒意。 猛虎下山,必择人而噬! 内侍走下御阶, 从杨洪的手中接过奏本,奉至御前,然而,天子却并未打开, 只是平静问道。 “昌平侯,今日廷议乃兵部整饬军屯疏,你要弹劾宁远侯任礼,可是因为,他刚刚反对此疏?” 不得不说,天子的反应,再次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杨洪会在这次廷议上有所动作,这是在场的多数大臣都能够猜到的事。 这次整饬军屯,种种迹象表明,昌平侯府早已经陷入了风暴的中心。 无论是要竭力反抗,还是认罪求得宽恩,杨家都势必不能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