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90节 (第3/3页)
孤城走到附近,就看见了在城墙上贴着的几大张纸。 这才是让众人围在这里的“罪魁祸首”。 他的目力很好,是不受现代电子产品荼毒过的那种好,更不要说是古代成名剑客的眼睛都很不错,如果连人都看不清,怎么知道自己要刺谁,不能刺谁? 隔着许多人,他就能读到纸张上的大秦篆。 ——吕氏春秋 叶孤城了然,这书,原来现在就已经出现了? 他还记得吕不韦找灞下学宫的人以及他手下的门客一同编纂吕氏春秋的初衷,不就是为了在文学荒漠中创作一片绿洲。 比起山东六国,之前几百年间并不是很在乎本国教育的秦国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文化沙漠,什么拿得出手的文人都没有,更不要说是有名的术。 这在种情况下,吕不韦决心要给秦国编纂一部能够流传千古的书,这就是吕氏春秋诞生的雏形。 无非就是想要本国的文化更加繁荣昌盛罢了。 嬴政也知道这件事,甚至可以说,在听说了吕不韦的初中之后,他大为感动,为了秦国对吕不韦郑重道谢,直言,他有什么想要的人才就尽管搜罗去,或者说自己能对吕不韦起到什么帮助就尽管说来。 他一定会大力支持。 想不到这书这么快就被编纂出来了,叶孤城想。 正巧,吕氏春秋才被张贴一会儿,张贴几张大纸的人还没有离开,反而喊出了吕不韦的要求。 “若此书有一字可改,赏千金。” 西门吹雪挑眉道:“这就是所谓的一字千金?” 叶孤城点点头道:“正是。” 一字千金的典故,就是从吕氏春秋来的。 可以说是非常的有魄力的。 这句话落入人群之中,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千金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很了不起的财富,也只有对自己编纂书非常自信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显然,吕不韦认为吕氏春秋已经完美到了没有可改变的地方。 他这重自信对叶孤城来说是好事,对秦王来说是好事,但是对天下的很多读书人来说就是他狂妄的证明。 吕不韦不过是一届商贾,就算是已经官至相位,也无法磨灭他的出生,这年头虽然还不想未来一样过分的重农抑商,但是读书人的矜贵已经表现出来了。 这群因为自己身份而自鸣得意的人,在未来就会成为“酸儒”群体中的一员。 他们都卯足了劲儿想要从吕氏春秋中找到可以改正的地方,不仅仅是想搓一搓吕不韦的傲气,更有对金钱的渴望。 但吕氏春秋文字之精妙,无法从中挑出什么错误,纠结之下,只能从大方向立意上鸡蛋里挑骨头。 有读书人朗声道:“我见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中心,却在其中收纳了儒墨阴阳等百家思想,同秦国的立国之本法家不仅不符合,甚至都无自己的思想,不足为一家之言。” “这样的杂论,竟然也能张贴在咸阳门之下,岂不是为天下人耻笑?我们秦国难道真没有一个有本事的读书人?” 有人听他话,立刻反驳道:“此言差矣,搏百家之所长乃此文精妙之所在,又怎么能成为缺憾?” “秦在商鞅之后以法家立国,然在这些年中,也多多少少参合了其他各家的思想,王上加冠之后不仅重开招贤令,也放宽的秦国的法度,其效果肉眼可观之,秦周人处原本暴乱频发,但是近些日子却很少听闻那里出事,岂不就是宽律法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