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7节 (第3/4页)
,你把他们也派给我?” 景安帝笑斥,“你好大的口气。” 景安帝与秦凤仪道,“宗室那里,究竟是哪些个宗室要随你南下,你问明白,再与愉王那里报备一声。” 秦凤仪道,“现下虽则去的人不少,不过,我估计他们养尊处优惯了的,留下来的怕是有限。到了南夷,每人都要办身份文书。介时,我再细总了打发人送来吧。” 景安帝颌首,秦凤仪还有一事与景安帝道,“大公主的爵位,还有张大哥的驸马爵位,你到底什么下旨啊。” 景安帝道,“没见过这样直接要的。” “我可不是那些虚头巴脑的家伙们,就是看在阿泰叫你这些天的外公的面子上,你也该痛快点儿,怎么倒磨唧起来。”秦凤仪道。 “行了行了,朕明日赐宴,令张羿同往便是。” “依什么身份?” 景安帝只得道,“今天就复他们爵位,行了吧?” 秦凤仪还说景安帝,“真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放肆。”景安帝笑,“朕越好性,你倒越发无礼了。” 秦凤仪不愿与景安帝说笑,心下已是无事,便起身告退。景安帝道,“等一等,你不是想要薛主事去南夷么。”令人宣了薛重薛主事陛见。 薛重还不晓得什么事呢,结果,景安帝劈头第一句便是,“镇南王喜你才干,想让你去南夷主持与交趾互市之事,你可愿意?” 薛重惊的,不禁抬头看了这父子二人一眼,这,这事儿没人跟他说过半句啊!景安帝见薛重神色,便知秦凤仪的话不作假,可见薛重是全然不知的。见薛重不说话,景安帝倒是很有耐心,薛重回过神来,连忙道,“臣,臣,臣听陛下的。只是,眼下臣手里的差使……” 景安帝道,“朕与程尚书商议。” 薛重还能说什么呢,倒是秦凤仪说了一句,“你这就回家收拾收拾行礼,大后天与本王一道往南夷去吧。” 薛重退下时,心里都跟揣了七八十只兔子一般,思绪一片混乱。他当然是对镇南王一系有好感了,尤其是听闻大皇子说了给镇南王易封地一事后,薛重便觉着,大皇子虽据嫡长之位,才干委实寻常。相对的,镇南王就藩三年,南夷便大有改变,今又有征信州之功。薛重其实与秦凤仪根本不认识,不过,薛重这样的年纪,说声青年得志亦不为过。后来,赵长史过来打听北疆榷场之事,薛重因赵长史为镇南王心腹,而薛重本身对镇南王又有好感,故而,对赵长史诸人颇为照应,对于榷场之事,更是有问必答。结果,就叫赵长史给看上了。 薛重实在未料到,镇南王直接要他到南夷外任。 一时间,薛重也说不出心里是个什么滋味。 虽则秦凤仪让薛重好回家收拾行礼了,薛重依旧是回了户部,他固然要外放南夷,但手里的差使必然要有个交接的。眼下,薛重便要先整理一番,准备交接才是。 秦凤仪把人要到手,心下很是高兴,还多与景安帝说了一句,“这薛主事长的也不错啊。”因他自身貌美,秦凤仪对于别人的相貌也是比较看重的。 景安帝道,“做君上的,要先看才貌,后论容貌。” 秦凤仪心说,当初你还不是看我生得俊才点我做探花的。想到当年与景安帝之事,秦凤仪不禁有几分腻味,遂不再与景安帝多言,告退出宫。景安帝不忘说一句,“明儿把大阳送宫里来。” 秦凤仪已是装聋的三两步的走远了。 景安帝感叹,“真是用着朝前,用不着朝后啊。” 马公公给陛下换一盏新茶,笑道,“谁还没个别扭脾气,待明日小世子进宫,陛下一见小世子,还有什么不欢喜的呢。” 景安帝不必见着大阳,只要想一想大阳,便不禁露出笑意来,道,“大阳这孩子,委实叫人喜欢。”景安帝喜欢的还不仅是大阳的性情,而是,见着大阳的天真活泼,便知秦凤仪的心胸,终是不肯将父子之间的隔阂来影响大阳的成长的。偶尔,景安帝看着大阳也不禁多想,秦凤仪小时候,是不是也一般的漂亮讨喜、天真可爱。 景安帝感慨了一回,秦凤仪回家抱怨,“总是要看咱大阳,咱大阳是免费给人看的吗?” 李镜好笑,“怎么,不免费,你还要收钱怎地?” 景安帝与秦凤仪之间的隔阂自不消说,薛重却是经历了人生中一次大的转折。 因马上要外放,薛重傍晚带着妻子回了一趟岳家。郑老尚书听着孙女婿说过陛下着他外任南夷之事后,亦是不扰惊诧,挑眉问,“你以往与镇南王相识?” 薛重道,“虽则以往也曾同朝为官,我便是认得镇南王,也因他当时是朝中名人,可镇南王也不认得我啊。” “那怎么突然就点你去南夷主持交趾互市之事?”郑老尚书问,“你与赵长史相处的不错?” 薛重道,“我正分管北疆榷场商税之事,赵长史去户部请教榷场之事,我所言所行,从未有过他意。”当然,他对赵长史一行也的确比周全更周全了些。 郑老尚书想了想,“估计是赵长史向凤殿下举荐的你吧。”又问孙女婿,“你怎么看?” 薛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