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节 (第3/4页)
端温暖起来。卫绍嗅着空气中粥香和药香,突然想起几年前在才墨堂中的情景。 没有与死亡擦身而过的人,无法理解别人雪中送炭的心情。 他深深呼出一口气。他若是要与钟涵合作,这些心思就不应该在他心中再出现。 不知道走了多久,又绕到了钟府施粥的大路上,身后跟着的小兵笑嘻嘻地与卫绍道:“大人,都走了大半日了,该轮到下一队出来了。不如咱们歇歇脚?” 卫绍刚应下来,那兵士立时就扒了身上的兵服跑到钟府的窝棚前排队,他年轻,也不觉得冷,更不觉得害臊,就这么笑着对卫绍招了招手,接着就从身上拿出一副碗筷叮叮叮地敲起来。 卫绍看着他那模样,面上失笑不已。 天灾过后,天朗风清,所有一切都该翻开新的篇章,他也该是如此。 第121章 滴血认亲 明康五十二年十二月初五。 圣驾回銮之后,温含章终于接到钟涵的信件。她迫不及待打开信, 可惜看到的第一句话, 就是钟涵让她在道观中再住一段日子, 说是府中有些地方破损得厉害,等到彻底修缮后他再把她接回京。 温含章顿时有些失望,她想了想,对苏嬷嬷道:“你去把送信的人叫进来, 我有些话想问他。” 苏嬷嬷应了一声,给春暖使了个眼色,春暖与温含章对视了一眼,无奈地在她面前拉起了一架屏风。 温含章心中有些好笑。苏嬷嬷一直就有几分看人下菜碟的势利眼,先前温含章见李秉善与高健时, 因着这两人与府中都有些干系情分, 苏嬷嬷便不敢提醒她隔着屏风说话。但这回她要见的不过是一个粗鄙的兵士, 苏嬷嬷的腰杆子立刻就挺起来了。 等着苏嬷嬷再度进来时, 身后就跟着一个士兵模样的少年, 生得憨头憨脑,黝黑无比。 温含章和气地问了小兵几句, 顿时就知道钟涵为何叫他送信了。这人这段时间一直是在都督府伺候的。 她让人给小伙子搬了一个杌子,见他行礼后一直腼腆着不敢抬头, 便笑道:“别慌, 我只是想让你讲讲这段日子京城怎么样了, 跟我说说侯爷与卫大人手中都有些什么差使。” 小兵面上立时就松了一口气, 隔着隐隐绰绰的屏风, 他也看不清里面的夫人长什么模样,心中的紧张又放下了许多,认真道:“回夫人的话,皇上回京后,京中的贵人们也回来了,卫大人与侯爷现在都在户部帮忙。侯爷见小的没事干,就让小的出京给夫人送信。” 他想了想,又道:“现在京城里许多人都在找匠人修缮院子。另外吃食铺子也有开张了的。另有许多人家也在施粥放米,不过咱们侯府的粥棚还是很受欢迎,每日粥棚前都是大排长队。” 温含章不担心粥棚。离京前,她给叶、高两位管事都许下重酬,让他们在京里负责施粥的事情,又有钟涵随时盯着,两位管事绝对不敢做什么手脚。她现下最关心的是,地动之后皇陵发生了那么大一件事情,但钟涵在信中却只是寥寥几笔带过,并未详述。 这件事可是与他们一家子休戚相关,温含章看完信后便挠心挠肺的想知道后续情况。 小兵摸了摸脑袋,不好意思道:“小的也只是听了一些市井流言,卫大人不让小的打听这件事。” “无妨,你就当说出来给我解解闷。”温含章笑,“你若说的好,就重重地赏你。” 听温含章这般说了,小兵顿时眉开眼笑起来,温含章隔着屏风都能听见他喉咙中发出的咯咯笑声,不禁被他逗乐了。然后这位突然迸发真情实感的小士兵,就给温含章讲了一个十分传奇的故事,听得她左右立着的春暖秋思都是张大了嘴巴。 待到小兵领赏离开后,秋思便迫不及待道:“夫人,若是现下能回京就好了,京中一定十分热闹。”皇家的这出戏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