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征战_序章 北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序章 北安 (第2/3页)

要松口的意思:从他入狱到今天,他从不服软,也从没攀咬过任何人。

    西太后今天提审他也是为了给他最后的机会:如若他还一味抵抗,那便是北安侯自寻死路,那些草民也说不出什么,总归不是她太后娘娘理亏。

    只是西太后没想到这人能在这时服软,一时愣住了,而后便冷哼一声不再言语。杨青山也没说话,一直老老实实地伏在地上。

    杨青山不怕死,这一点谁都知道。当初说要变法,冲在最前面的就是他。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革新派中虽有不少高官,可身上有爵位的只有他一人。毕竟本就是成了驻守北平的北安侯,一从西洋回来又做了封疆大吏,自然是风光无限好。

    杨氏北安侯世代忠良,从五百多年前太祖爷那时起便跟随征虏大将军夏端守着北平城。如今虽然兵权早就不在侯爷手里了,可其声望之重名望之高哪怕是当今只手遮天的西太后也不得不忌惮几分。

    北安侯不是随便能杀的。西太后知道这个道理,杨青山也知道。

    杨青山在西洋待了不少年头,每年也只在除夕的时候回来待几天,除了临近毕业的前一年:他没有告诉任何人,那一年他过了春节便一直悄悄在京城考察时政,待了足足半年有余。他越细细比对便越是发现,当今朝廷中那些所谓的股肱之臣,虽说打着兴办洋务的旗号,可却从没有人真正想过彻底的变革彻底的救国,说到底也不过是中饱私囊,是几个业裱糊的匠人。

    他们不知道大兴到底为什么打不过洋人:这绝不仅仅是西洋坚船利炮的本事。或者说他们知道,只是不愿意承认,因为王朝的毒瘤就是他们自己。

    皇帝尚幼,北安侯杨青山是革新派最大的指望。他们本想着先起草好了变法的诏书再去找帝师摄政王,只是谁都没想到他们里面竟然出了内奸,提前向西太后告了密。

    杨青山不想再回忆下去了:他满脑子都是半个月前那天晚上火光冲天血流成河的北安侯府。那时东西两宫太后联手,杨青山第一个被关了起来,剩下的事都是后来几个狱卒悄悄告诉他的:除了几个当时不在京的革新派,其余同僚都在侯府被杀害。

    后来西太后下令,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于是后半夜在候府放了火。

    自此北安侯府上上下下,除却下狱的小侯爷,再无一活口。

    第二天清晨两宫太后照常带着小皇帝上朝。西太后面无表情地宣布,北安侯谋反,侯爷已然下狱,余党已清。

    另外,嘉奖兴办洋务的几个官员,洋务之事不得再有丝毫的耽搁。

    杨青山再次从牢狱里出来时已经不是北安侯了。在过去的半个月里北平百姓纷纷跪在皇城前磕头替他求情,尤其是许多德高望重的老者,说小侯爷不可能谋反,请太后重查此案,望太后看在北安侯府世代忠于主上爱民如子的份上饶小侯爷不死。

    西太后本已动了杀念,于是斟酌再三只得亲自下诏:北安侯受人挑唆图谋不轨,着削其爵位夺其官职,贬为庶人。

    “北安侯杀不得,可流放你,哀家断然放心不下。”西太后透过半透的屏风,细细打量着外面伏在地上的人:“百姓们都说你有一身的才学,哀家也不能屈了你的才。你,回皇家海军学院,做个教员吧。”

    太后毫无起伏的声音唤回了杨青山的神智。他又重重地磕了一个头,沉声道:“谢太后隆恩。”

    待杨青山走后,西太后唤来了几个心腹密卫,低声吩咐道:“你们看好了他,别让他再兴风作浪。”太后顿了顿,接着恶狠狠地说:“否则拿你们是问。”

    杨青山走出宫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