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87页 (第2/2页)
审下去? 一来二姨娘已死,死无对证,二来嘛,杨家还有一位杨大姑娘,她曾是皇祖母身边的人,又是得您赐婚的,且,此案之中王氏的烈女牌匾,也是您御赐的。 说完,柴浩笑嘻嘻地看着皇帝,皇帝瞪他一眼,道:每年送上来的烈女节妇不知有多少,朕总不能亲自去核对吧。 柴浩笑道:说来说去,还是京衙的问题,是京衙审核不力,难怪知府大人想要尽快结案呢。 京衙外面,案子审完了,百姓们依然意犹未尽,还在议论纷纷。 忽然,有人拍了拍福生的肩膀,福生扭头一看,顿时笑了:邬二,你什么时候回京城的? 邬二嘘了一声,道:我回来些日子了,还到国公府问了,门房说你出城去了。 我昨晚才回来的。 邬家二公子七岁时曾拜刘庆云为师,而刘庆云之后投在齐慰门下,邬家先为了让自家子弟多些历练,便让邬二公子跟在刘庆云身边,那时刘庆云跟在齐慰身边时,便带着邬二公子,之后因为要去边关,才将邬二公子送回到邬家。 因此,邬二公子和福生从小便认识,两人性情相投,后来福生去了军营,邬二公子也回了邬家,可是书信往来,从未间断,只要有机会,便要聚一聚。 福生问道:出了这事,杨大姑娘怕是做不成你继母了吧? 本来也做不成了,我此番回京就是办这事的。 后面的话,邬二公子没有说下去,人多口杂,还是找机会再告诉小伙伴吧。 若不是那杨家不顾脸面,既不退聘礼,又扬言要去告状,他也不会把事情做绝。 今天这一出,连带着王家舅爷那位新近认识的好朋友,甚至这位宋大状,全都是邬二公子的安排。 至于害死王氏的人,是不是真是二姨娘,或者二姨娘是否还有帮凶,邬二公子并不关心。 次日,杨家族老做主,将邬家的聘礼退了回去。 事情摆在那里,王氏之死早不提晚不提,非要这个时候翻出来,还能是怎么回事?说来说去,就是杨大老爷不肯退亲引起来的。 唉,两家人好聚好散,有什么不好啊。 若说怪谁,还是要怪杨大老爷,若不是他治家不严,王氏也就不会死。王氏不死,杨素云不用守孝,这会子早就嫁去了邬家,不但不会有今日之事,杨氏一族也得到一份助力。 现在,什么也没了。 皇帝的心情却没好多少,回到宫里,便把太子叫了过来:一个家族的繁荣兴旺,难道是靠着女眷们的贞烈牌坊来决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