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2页 (第2/2页)
这时,在楼里白吃白喝白住两个月的举子,居然真的传来了好消息,成为了这届科举的榜首状元。 上门报喜的官差,是直接来了茶楼的,而状元郎也非常有意思,当着大家的面说,自己是喝了楼里的茶水,才成为状元的。 所谓名人效应,茶楼老板的壮举,随着状元的出名,很快传了出去。 有许多人为了沾沾喜气,都跑到茶楼来围观,也顺便点上一壶茶。 后来,老板得了状元郎的指点,把两人的故事弄得曲折一点,让说书人在楼里传唱。 还别说,老百姓非常喜欢听这种好人有好报的故事。 事情就这样越传越广,后来又有一次,一位举子慕名而来,死皮赖脸要住在楼里。直到考完科举。 等到皇榜揭开,这位也成了状元。 顿时状元楼的名气就打出去了,就连皇帝也知道了,玩笑说了一句,货真价实的状元楼! 于是,这里几乎成为了京城地标建筑之一,经过这些年的一再扩张,几乎已经是京城第一茶楼的架势。 桑语随着瑞王从侧门进入,好奇的打量这座名气非凡的茶楼。 茶楼很大,尤其是一楼大厅,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广场,而且有意思的是,这是楼中楼的设计。 也就是说,在大厅里还有一个小茶楼,小茶楼的前面是高一点的平台,有说书先生在上面说书。 小茶楼的两边都是普通百姓,或来喝茶聊天的,或来听说书消遣的。 而小茶楼里,却摆着好几张书案,上面有文房四宝,楼上楼下到处张贴了字画,有诗词歌赋,也有名言警句。 瑞王给她介绍,这小楼就是原本的状元楼,后来出名了,客人多需要扩张,但老板并没有拆了重建,而是在小楼的外围,重新盖起了一座更大的。这个小楼就也不招待客人了,只放了笔墨纸砚,如果你想写,也可以去。要是写得好,可以被张贴在小楼里。 桑语好奇地进去参观了一下,发现有不少的好诗句,其中最显眼的一幅,挂在正中央,落款正是司徒泽。 这是你写的?桑语惊讶道。 区区拙作,不值一提。瑞王不在意,打量着周围的字画。 他自己说的漫不经心,好似这只是普通的诗句,但就算是桑语这种水平的,也能看的出来,这诗非常好,也无怪乎被挂在了正中央。 许久之后,桑语才知道,这诗是瑞王十岁那年偷溜出宫写的,所以京城才传闻,瑞王是京城第一才子。 感叹一番,桑语就放开了,没有多少文艺细胞的她,也就是看看热闹,对于这种笔墨香过于浓重的场合,也就是走马观花。 --